汉上文化人走进“味见汉中”

   日期:2021-08-26     浏览:570    

8月25日下午,味见汉中品牌运营公司特邀著名作家、省作协原副主席、市文联原主席王蓬,文化界人士张汉红、甄培基、李振峰、黄建中、颜勇、杨建民、李青石、王维宾、伍宏贤、熊建华、石秀全等莅临公司,观摩“味见汉中”品牌,举行座谈交流活动。

公司负责人首先引导文化界朋友参观了文化长廊、品牌矩阵和产品陈列室,播放了“味见汉中”专题片、“秦岭神蜜”和“镇巴腊肉”等视频短片。在会议室,总经理史瑞华扼要讲解了农产品过剩时代的智慧应对、“味见汉中”公用品牌运营公司基本情况等。文化界人士伍宏贤和王维宾分别向公司赠送了《“味见汉中”赋》和“海纳百川”文学书法作品。

公司对大家的莅临表示感谢。史总说,文学艺术和文化与大农业分属两个领域,今天有幸坐在了一起,这是一次跨界之旅。汉中物华天宝,“味见汉中”是市委、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也是陕西省地市级首个由政府牵头打造、开发的区域公用品牌。公司的职责就是发现、挖掘、整理、提升、推介,公司是政府背书的服务平台。当下,我们正在重点打造“十个一”工程,即一粒好米、一滴好油、一勺好蜜、一块好肉、一味好药、一只好鸡、一枚好蛋、一碗好汤、一条好鱼、一盒好菌。对品牌产品的筛选,将始终坚持企业自愿申报、县区农业农村局初审把关、味见汉中公司现场考核确认的原则,对产品质量和品质有保障的方可授权使用“味见汉中”公用品牌;同时按照“同品种比价格、同价格比质量、同质量比服务、同服务比内涵”的原则,我们推介的公用品牌是高、中档产品,将加大向市内外推介的力度,使汉中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俏销市场,为汉中的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贡献力量。


文化界人士通过视、听、闻、品各类产品,对“味见汉中”有了直观的认知。大家深有感触地说,这次活动是对汉中生态农业的再认识,是对优质农产品的再认识,是对真货、假货的再甄辨。好蜂蜜、真蜂蜜,须是“百花蜜”,蜂巢是封了蜡的,那些常见在闹市当街摇着蜂巢卖蜂蜜的往往是假货,是骗人的;生长五百天的椒麻鸡,为何比生长四个月肉鸡的肉好吃、有筋道?吃完面皮,为何碗底全是菜籽油?这样的油,为何无法和汉中江南油脂厂的油媲美?镇巴绿缘公司的腊肉为何无烟熏火燎味?汉华“皮蛋王”茶水浸泡的鸭皮蛋为何馨香,为何无腥臭味、无“苏丹粉(氧化铅)”?留坝天佑公司纯椴木育成的木耳、香菇为何质优、好吃?略阳乌鸡为何能有助缓解中老年人的肌萎缩、肌无力?天麻为何能长一市斤以上,为何有“补脑”的特效?人工养殖的“娃娃鱼”为何不好屠宰?为何必须分段烧制,而不能“一锅熬”,为何其肝脏被称为“能量转换器”?公司史总对一个个“味见汉中”产品的“破译”与诠释,让在场者人人屏息静听,耳目一新,顿生茅塞顿开之感。

在座谈交流中,著名作家王蓬说,味见汉中公司的诞生和运营,确实是政府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。今天听了这么多的科普知识,是我过去所不了解的。他还和在场的“味见汉中”品牌生产企业的法人扫了微信码,并风趣地说:“我们老了,要康养,就要吃味见汉中产品。”文化界知名人士、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李振峰说:“市上搞味见汉中品牌,路子选对了;人也对了,选了一批能人,懂专业、懂技术,懂经营,搞得不错。”他还叮嘱几位媒体界朋友,要多多宣传味见汉中产品。文化界知名人士、市广电局原副局长、广电网络公司原总经理黄建中说:“百闻不如一见,史总让我们现场品尝的鸭皮蛋,确实色、香、味俱佳。味见汉中产品,是与汉中的生态优势一脉相承的,是政府牵头打造、开发、提升的优质康养产品,我们今后要多购多用。”

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“味见汉中”品牌,市群艺馆馆长张汉红就味见汉中品牌如何申报“非遗”讲了重要意见。市朗诵协会会长、市传媒集团原总经理颜勇,市老年大学原校长甄培基,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青石、杨建民,市书协副主席王维宾等文化界知名人士,就味见汉中公司如何讲好品牌故事,如何在全市老年人中多宣讲味见汉中品牌康养知识,如何预防市场上“味见汉中”产品“以假充真”等,讲了很多真知灼见。赤土岭文协主席熊建华代表媒体表示,今后将更多地关注和宣传“味见汉中”产品,使其家喻户晓。
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味见汉中-资讯

推荐图文
推荐味见汉中-资讯
点击排行